2025年,从江县“稻鱼鸭”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2万亩。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推广和模式创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业增效的双赢,成为推动现代生态农业转型的典范。该模式不仅打造了“从江稻花鱼”“从江小香鸭”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金秋时节,稻香鱼肥。在从江县洛香镇荣新村的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示范基地,稻谷丰硕、鱼跃鸭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进行测产验收。“我们这600亩示范基地,今年水稻收了300多吨,”从江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师杨再华介绍道,“每亩投放20斤鱼苗,总共收获2万多公斤鱼;鸭苗投放300羽,现在每只都长到了4到5斤。”
稻鱼鸭复合系统是延续千年的生态种植养殖方式,在同一片稻田中融水稻种植、养鱼和养鸭于一体。鱼鸭游动帮助松土、捕虫、食草,它们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保障稻米绿色有机;水稻则为鱼鸭提供微生物饵料和庇护场所,真正实现“一田三收、一举三得”,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与综合效益。
“以前我们只知道插秧后放鱼苗和鸭子进田,”荣新村村民陆广奇笑着说,“现在懂了这套系统的好处,还有政策支持,政府给我们提供技术、鱼苗和鸭苗。收谷子时,还能同时收获田鱼和本地鸭,收入比以前多多了!”同村村民梁乃勇祥也喜获丰收:“我今年收了2000多斤谷子,100多斤鱼,养了10只鸭子——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自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被列为全球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当地不断加强对这一传统模式的保护与推广力度,持续投入资金、技术和政策资源,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从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陆宏表示:“今年全县稻鱼鸭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2万亩,累计发放稻种7000多公斤、鱼苗28万公斤、鸭苗1万余羽;预计稻谷产量5.5万吨,田鱼产量3000吨,鸭产量800吨。”
如今,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正以其独特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这个千年农耕智慧不仅有效带动群众增收,更通过产业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下一步,从江县将充分挖掘稻鱼鸭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创建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中国农资流通网 | 农业网-农业行业综合信息化平台 | 农业网农作物网 - 惠农网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 长三角农业网 | 农资信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