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两成左右,中稻收获过三成,玉米大豆过一成。其中,西南近六成,长江中下游过两成,华南、西北近两成,东北、黄淮海零星收获。
内蒙古通辽:从“看天收”到“稳增收” 玉米新品种成增产提质密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玉米种业创新发展,一些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成为秋粮增产提质的新密码。内蒙古通辽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种植带,眼下,那里的玉米即将迎来大规模收获。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一看。
一见到记者,种粮大户蒋纯喜就迫不及待地展示他的玉米。前些年,蒋纯喜的主业一直是做农机服务,两年前他开始大规模种植玉米,在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优质的品种对于稳产增收十分重要。
蒋纯喜种植的玉米品种名叫“中玉303”,2024年开始在内蒙古东部大面积推广。去年蒋纯喜第一次试种了200多亩,今年又扩种了1400多亩。
据了解,玉米最早起源于美洲,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并不丰富。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广泛考察,引进不同类型的玉米种质资源,反复试验后有了很大突破。
今年“中玉303”在通辽的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预计将带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此外,当地为了推广农业新品种,还拿出专用地,把表现突出、有苗头的新品种进行试验,农民亲眼看到成效后再买种子,种地不再开盲盒,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内蒙古通辽:从田间到赛场 农民晒出“丰收王中王”
农民丰收节期间,一场特殊的比赛在内蒙古通辽市举行。种植户们带来自家今年刚刚丰收的农产品现场比拼。具体比的是什么?参赛选手们又有哪些收获?一起去现场看看。
走进“赛丰收”活动的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测量西瓜、南瓜、螃蟹的重量。参加比赛的农产品有蔬菜瓜果,也有谷物和水产。既有重量大小的“比拼”,也有口感香味的“较量”。
比赛会评出名次,但对于参赛的农民来说,更多则是为了分享丰收的喜悦。六十多岁的农民陈那音台今年带来了自家种的南瓜,打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比赛现场,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依然非常开心。
眼下正是螃蟹捕捞上市的时节,比赛现场一只只背青、肚白的螃蟹吸引了众多目光。最终,候宏伟带来的这只6两多的螃蟹获得了蟹王的称号。
据了解,今年通辽市稻蟹协作养殖突破了4200亩,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成。伴随着水域生态系统修复和设施渔业发展,目前通辽市水产养殖已经突破了传统养殖的限制,形成涵盖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匙吻鲟、斑点叉尾鮰等多品种的丰富养殖体系。
内蒙古通辽:田地里的“智慧帮手”让农民乐享幸福生活
农民增产增收离不开科技的助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科技+农业”让田间管理更加轻松,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通辽农民李凤涛,看看他的生活变化。
蓝天、绿树、红瓦,李凤涛家的房子在秋日阳光下特别显眼,走进客厅,一株巨大的绿植直冲天花板,给房间增添了许多生机。
李凤涛说,农民对于植物的喜爱是一种情结,这些花草虽花钱不多,却装饰了生活、陶冶了性情,朋友们也特别喜欢来家里观赏。
除了养花草,李凤涛另一个爱好是锻炼身体。东北的冬天户外寒冷,他就在家里开辟了一个运动区域,跑步机、动感单车一应俱全。
李凤涛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家电、汽车都不缺,今年最大的投入是在自家地里安装了田间管理智能系统,有了这套设备,他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黑龙江佳木斯:稻田迎开镰 智慧秋收“看得见”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的101万亩水稻陆续进入丰收季。在今年,当地通过北斗导航、无人驾驶以及物联网大数据技术让秋收变得更有“科技范儿”。
在一片15000亩集中连片的水稻田里,5台搭载北斗智能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对水稻进行收获作业。现如今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收割机作业实时的参数还有水稻的产量以及含水量等一些数据都可以实时地传送到智慧农业平台上。
此外,当地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多光谱无人机对水稻长势进行判断,先收哪里后收哪里让数据做决定。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工巡田的成本,同时还为整个农场101万亩水稻收获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目前七星农场已经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环节的数字化,在智慧农业的加持下,粮食产量也在稳步提升。
浙江安吉:稻浪翻滚蔬果香 田园秋日好风光
眼下,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稻浪翻滚、蔬果飘香,处处是丰收的场景。
在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的千亩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收割机轰鸣穿梭,金黄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装车。
今年,当地合作社准备了各类农机设备40多台,从育秧、插秧到施肥、收割,再到烘干、脱粒,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率。
粮食丰产的同时,蔬果也迎来了丰收季。在天子湖镇里沟村的一处蔬菜种植基地,丝瓜进入了采收尾声。今年这里一共种植丝瓜400多亩,亩产可达8000至1万斤,亩产值达1.5万到2万元。
而在安吉县杭垓镇杭河村的蔬果农场里,猕猴桃园硕果累累,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自开放采摘以来,不少游客专程赶来体验丰收的乐趣。预计采摘期将持续到11月中旬。
甘肃宕昌:1500亩树莓成熟 产业链延伸助增收
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1500亩树莓已经成熟进入采摘季。当地通过果园托管、果品加工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提高树莓的附加值。
在陇南市宕昌县的树莓基地,鲜红的树莓挂满枝头,农户们手法娴熟、动作麻利地在枝叶间采摘。这些树莓都是当地的合作社将村民土地流转后集中种植的。在采摘季,村民们在果园里打工,再加上分红,每年能增加收入近万元。
在南阳镇,当地还搞起了产、研、销为一体的综合树莓产业示范基地,提高深加工能力。目前,已建成两座树莓冷冻仓储库以及树莓罐头生产车间,延长产业链,带动全镇12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目前,宕昌县树莓种植面积1500亩,当地采用订单种植和线上销售的方式拓宽销路、助农增收。
福建古田:翠屏湖秋季“开网” 罗非鱼进入捕捞季
眼下,在南方,淡水鱼迎来了集中收获季。在福建宁德古田县的翠屏湖,罗非鱼秋季捕捞第一网正式开启。一起去捕捞现场看一看。
在翠屏湖的捕捞作业区,5艘渔船正在协同作业,渔民采用传统的围网方式将鱼群驱赶到指定区域,再缓缓收拢水下渔网,随后渔民将活鱼分拣后转运至活水舱。
据了解,这些鱼获上岸后将直接配送至当地市场,目前罗非鱼的售价在每斤8元左右。
翠屏湖的水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是福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养殖了鳙鱼、白鲢鱼、罗非鱼等多种鱼类,这里的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得益于优质的水环境与科学的养殖方式,翠屏湖出产的鱼类肉质细腻鲜嫩,颇受市场青睐。
据统计,今年古田全县淡水产品产量预计将达1.3万吨,产值约2.3亿元。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中国农资流通网 | 农业网-农业行业综合信息化平台 | 农业网农作物网 - 惠农网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 长三角农业网 | 农资信息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